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

禪坐



了即業障本來空,未了應須還夙債

   《普賢觀經》中偈說:「一切業障海,皆由妄想生;若欲懺悔者,端坐念實相。眾罪如霜露,慧日能消除;是故至誠心,懺悔六情根。」 (《觀普賢菩薩行法經》,《大正藏》冊9,頁393中欄)

     若在過去,過去已滅;已滅之法,則無所有;無所有法,不名為心。

     若在未來,未來未至;未至之法,即是不有;不有之法,亦無此心。

     若在現在,現在之中,剎那不住;無住相中,心不可得。

     次,一切萬法,悉屬於心。心性尚空,何況萬法?若無萬法,誰是罪來?若不得罪,不得不罪,觀罪無生,破一切罪,以一切諸罪根本性空,常清淨故。 故維摩羅詰謂優波離:「彼自無罪,勿增其過。當直爾除滅,勿擾其心。」 (《淨名經》,《大正藏》冊12,頁541中欄)

    如《普賢觀經》中說:「觀心無心,法不住法,我心自心,罪福無主。一切諸法,皆悉如是,無住無壞。作是懺悔,名大懺悔,名莊嚴懺悔,名破壞心懺悔,名無罪相懺悔。行此悔者,心如流水,念念之中,見普賢菩薩及十方諸佛。」……

   《普賢觀經》中言:「念此空慧與心相應,當知一念中能滅百千億阿僧祇劫生死眾罪。」 (《普賢觀經》,《大正藏》冊9,頁393下欄)

 [以上摘自《次第法門》導讀  第六章 修禪波羅蜜之前方便,p.127 ~ p.128]

   《妙勝定經》所明:「但能直心坐禪,即是第一懺悔。」 (《最妙勝定經》,《大正藏》冊15,頁1102上欄) (敦煌出土之《妙勝定經》,參考關口真大《天台止觀研究》1969 東京 岩波出版,頁396~401) [p.132]

   「若有禪定,能除生死惡業眾罪。」 (397)

   「五種性罪,但修禪定,自然除滅。」 (398)

     偈說:

不應作而作,應作而不作,煩惱火所燒,後世墮惡道。

若人罪能悔,悔己莫復憂,如是心安樂,不應常念著。

若有二種悔,若應作不作,不應作而作,是則愚人相。

不以心悔改,不作而能作,諸惡事已作,不能令不作。

(《大智度論》,《大正藏》冊25,頁184下欄) [p.142]

 
天台導讀一:次第法門導讀、六妙法門導讀、童蒙止觀導讀

作者:智者大師
出版社:法鼓
出版時間:2006-06-01

內容簡介

《次第法門》,又作《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》,其內容主要是詳述三種止觀中的漸次止觀,並將種種大小乘的禪觀之法,做了清楚的整理和介紹。《六妙法門》,又作《禪修六妙門》,主要為闡明數息、隨息、止心、修觀、還、淨等六法的巧妙運作,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淺深不定,能大能小的修習止觀的禪觀方法。《童蒙止觀》,又作《小止觀》、《修習止觀坐禪法要》,為有關禪觀梗概及入道樞機之書。而這三部作品,皆為禪修者提供了修行的重要指南。 本導讀的特點:上下小標有畫龍點睛之妙,眉批標題能助其提鳩綱領,隨文註釋可跨越時空的鴻溝、名相的障礙,圖表便於理解歸納,賞閱智者大師駢散兼之,文雅辭暢之美,與智者大師千古神會。

作者簡介

智者大師(西元五三八-五九七年)素有東土小釋迦美譽,以本身對經教的理解和禪修的體悟,以其卓越的慧識洞見,述事儀理詳備,考諸禪境為禪觀殷鑒,融攝佛陀所說的教法菁華,成就了後世讚譽「教觀雙美」的天台學,獨樹一宗。作者相關著作:《天台導讀二:摩訶止觀導讀(全二冊,不分》、《五方便念佛門白話()》、《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下冊》、《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上冊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